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站内搜索
快速链接
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园地
又是一年清明时
发布人:成都分公司  徐安平   发布日期:2013-04-27

 

今年的清明又如期而至,驻外地工作了将近五个年头,有四年没有回老家给祖先上坟祭扫了。往年的清明,下了班我会买些香烛纸钱,在住处小区的一块空地上,画圈焚纸,祭奠已逝的亲人。春节后母亲旧病复发住院,一直卧床不起。借着清明的假期,我带着爱人回了趟家探望母亲,并随同父亲到近郊的老家祭祖。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今年的清明也不例外,回到近郊的老家,那丰润的青蓝与翠绿,在转变成枯黄与赫红之后,春风吹又生了。然而天公不作美,呼啸而过的北风卷杂满天纷飞的蒙蒙细雨,也许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烘托出清明祭扫的沉重心情。谁家祖先草色青青的坟头上缭绕开了香烛的青烟?谁家的儿孙在湿漉漉的草地上燃烧开了纸钱?“鸟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青草绿。”清明的习俗搭配这样的天气,组合成我躁动不安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在清明节气这天,离家千里的游子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故乡祭祖扫墓,为了纪念那些逝去的长辈、亲人、友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生者带着虔诚之心与黄泉下的亡者做短暂的“交流”和“对晤”。清明,总带给人一怀的愁绪,虽不全是悲切,但却让人的心里有着拂之不去的伤感。
来到曾祖母、爷爷和奶奶的坟前,清理完坟头上的衰草败叶,捡起田埂边的石砾在坟头挂纸,在坟堆上填置一些新土,焚香点蜡,勾起我无尽的思念和回忆。在我出世之前,曾祖母就离世了,凭着父亲的讲述和我的想像,她应该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父亲小时候体弱多病,曾祖母膝下的几个孙儿中,曾祖母对父亲最是疼爱有加,好吃的留给父亲,过年过节的时候还专门给父亲做新衣裳,因此父亲每次讲到她时,都激动不已,父亲说要不是曾祖母,自己小时候怕是活不成的。爷爷和奶奶我是见过的,但因为父亲一直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和爷爷奶奶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印象中只见过奶奶四次,虽只是短短四次,但每次奶奶来看我时,总会大包小包买好多零食和玩具给我,在我读初二那年她在老家病逝了,我回去见了她老人家最后一面。和爷爷相处时间较长些,爷爷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脾气大、性格倔强、喜欢饮酒。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也许是品行和性格与爷爷相似的原因,爷爷在三个儿子里和父亲最亲,在爷爷晚年时我另外的两个伯父对爷爷不是很好,爷爷回到老家也没人照料,爷爷中风后到最后临终时也只有我父亲在他身边照料,给他送终。遗憾的是,爷爷离世的时候我正在黄石毕业实习,我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父母担心我在外地实习不安心,就连这个消息也是我实习回到家后才得知的。
伫立在清明细雨中,沉思在逝去亲人的墓前,让纯洁得只剩下感激亲情与敬畏生命的哀思伴随清泪,淡淡地和着雨珠轻轻流淌。也许,它能清洗沉积在红尘世俗间太久的纷繁无奈,浇醒世人日渐麻木的心灵,给生者一份清新的醒悟,给逝者一份清朗的告慰。在冥冥之中对祖先或亲人的景仰与怀念之时,容易感悟到生之倥偬与死之乌有,人世间的繁华沧桑都是虚无飘渺罢了……清明,是漂泊后根枝的归属,是叶落后魂归的方向。
 
 
 
上一篇: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下一篇: 忆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