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网页版_华体(中国)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站内搜索
快速链接
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园地
父爱如山
发布人:成都分公司  徐安平   发布日期:2011-11-18

 

记得父亲刚到成都站那天,我到车站迎接父亲。他戴着一副棕色墨镜,贴身一件领角泛黄的旧衬衣,套一件圆领酱色的毛衣,穿一件红色的灯芯绒外套,下穿一条洗得泛白的深色条纹西裤,唯一的亮点是脚下那双擦得光亮的皮鞋。我想接过他肩上挎的旅行包,他不肯,说:“不重,我自己来。”我强行接了过来,说:“小时候你不让我出力扛东西,说年纪小出力怕闪了腰,现在我都快成家了,不是小孩子了。”父亲取下墨镜,默不作声轻轻一笑,鱼尾纹沿着眼角呈放射状散布在他的双鬓周围,再看他头上,头发没有壮年时的乌黑浓密,变得稀疏而夹杂着些许白发,面部皮肤失去了光泽,肌肉渐渐变得松驰……父亲大人老了,随着岁月蹉跎而苍老,失去了当年的那份严厉,变得慈眉善目,也多了份和蔼可亲。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父亲当年是个农村顶职来汉的小青年,在一家街办工厂上班,母亲因患有小儿麻痹而行动不便,在一家工厂当会计。在我出世后不久,父亲工作的街办厂就倒闭了,父亲失了业,母亲为了照顾家庭,停薪留职在家。正临改革开放之初,我的父母开始学着做点小生意,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我上大学。我的父亲很平凡很普通,但我很敬佩他。他平时言语不多,可做起事来有板有眼,踏踏实实,属于实干家类型。从我记事的那天开始,与父亲发生的一点一滴都铭记在心。
父亲的外在形象属于精干型,直到现在快60岁了,一直保持着清瘦的形象,但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却像山一样,高大、稳重、深沉。记得父亲刚做个体生意那时,进货采购、送货上门、货款结算都是他一个人,因为母亲行动不便,生意方面的所有的对外接洽都是他一人完成。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学,每到父亲去进货的时候,我总喜欢坐在父亲的货运三轮车后面,看着父亲蹬车的背影,尽管当时的我什么忙都帮不上。到我上小学时,寒暑假期间,一有空我就会骑上自行车跟着父亲一起去进货,在父亲忙不过来的时候为他盯着车上已捆绑好的货品,遇到爬坡上坎的道给父亲的货运三轮后面推上一把,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回头瞪我一眼,严厉地说:“松手!小孩子出力没轻没重的,小心闪了腰!”那时我很委屈,我是好心想帮他,觉得父亲不该责备我,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担心我伤着自己。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不小心被滚水烫伤了右脚,整个脚背都起了泡,在家处理不及时化了脓,伤口一直没有愈合,父亲连续一个月每天背着我去医院换两次药,家里离医院虽然不算远,但父亲在每天忙生意的同时还要顾着给我看病,实在疲惫得很。一次,在交完药费等着医生给我换药的时候,他竟然睡着了。父亲睡觉的样子很好看、也很慈祥,没有了平时的严厉,不管他白天多辛苦多累,好像在睡梦里都能把一天的疲劳释放掉一样。
渐渐地我长大了,家里的生意也不如从前,进货、送货业务也有专人处理了,那时的父亲在不忙的时候总喜欢蹲在店铺门口点上一根烟,闷闷地抽着,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等我过去问他时,他总是把烟头一掐,回头望着我说:“没什么,做你的功课去。”父亲喜欢喝酒,但不多喝,只在晌午饭和晚饭时喝上个二两,酒后的父亲话就开始多起来,说个没完,我还不能和他搭太多话,不然他觉得我对他不尊重,但对待街坊邻居家的他的那些“酒友”,一顿饭能吃上两三个小时,天南地北,无话不谈。我上大学那会,周末回家,他总会在饭后询问我的学业情况;等到我上班参加工作了,休息日偶尔回家,他又会在饭后询问我的工作情况;现在我远在离家千里的外地工作,回家的频率减少了,饭后他反倒说得少了,其实他是知道我长大了,该说给我听的道理也讲得差不多了。
2005年秋,我的母亲检查出乳腺癌中晚期,这个消息如睛天霹雳一般震得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傻了眼。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收入还不稳定,母亲每月几百元的退休金和父亲在社区谋求的协管工作收入除了要开支家里的生活,还要缴纳父亲的社保费用,母亲为了不拖累父亲和我,想到了死。父亲和我一面劝母亲积极配合治疗,一面也给彼此坚定信心。父亲叮嘱我:“好好上你的班,别担心,家里的事情有我,只要人在,就有希望。”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父亲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放下了社区协管的工作,一门心思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为了保持母亲的正常生活规律和膳食营养,他坚持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将做好的饭菜包好,赶上公交到医院和母亲一起吃。母亲行动不便,大、小便都要人照顾,父亲每天不厌其烦地为她倒尿桶、洗痰盂,为她擦身子。每到周末,我下了班就会去医院换父亲回家休息一会儿,这时他会带上一包脏衣服回家,到了晚上又带几件干净衣物和饭食回到医院,一家三口在病床边的桌上吃饭,有说有笑,父亲在我和母亲面前永远都是开心的,因为他知道母亲再受不得半点刺激,而我,他是不想给我太多的生活压力。
对于我来说,父亲其实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二十多年来,父亲对我、对家庭的爱一直是默默的、无声的,给我的爱永远都是那么安静而不动声色,在我遇到困难或是工作上很困惑的时候,他会走上来拍拍我的肩膀,用一个长者的眼光来分析,用一个朋友的口吻去开导,一字一句,一言一行,是那么地深沉而厚重。
父亲离开成都有近一个礼拜了,送父亲到火车站那天,望着父亲进入检票口时那个清瘦的背影,不禁让我想起朱自清先生笔下父亲的《背影》,顿时百感交集……父母于子女,到底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在付出啊!
日新月异,沧海桑田。尘世间也许一切都会改变,但我相信,父母于子女的爱,是永远都不会变的。